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并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

綠色產業是引導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注重經濟綠色增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當今世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綠色經濟可能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從短期來看,綠色經濟不但有助于各國盡快擺脫當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而且能夠增加就業機會;從長期來看,更有利于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
從國際環境看,依托新技術的綠色增長正在成為各國應對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當前,為了擺脫危機的困擾,發達國家正紛紛謀劃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加速發展新能源與綠色低碳技術等。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加大科技投入,以催生具有比較優勢的綠色產業和技術,謀求實現跨越式發展。可以說,不論是經濟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綠色增長都是其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向。
從國內發展看,綠色產業是引導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中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注重經濟綠色增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綠色增長不僅能大大緩解資源能源的壓力、有效改善供給結構,而且能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經濟支撐力量。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對綠色增長的追求幾乎將會影響每一個經濟部門,“綠色經濟”將給各國帶來技術、產業方面的新機遇。對于我國而言,發展綠色經濟,對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綠色增長的體制機制。要抓緊制定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要進一步深化環評制度、嚴格執法監督,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要注重運用市場手段,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改革資源稅,開征環境保護稅,健全綠色稅收、綠色證券、綠色采購、綠色貿易等環境保護科技和經濟政策。要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建立多元環保投融資體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要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實行嚴格的環保準入,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強化產業轉移承接的環境監管。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強化總量控制指標考核,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環保社會監督機制。
二要加大對綠色技術的研發和**。要著力增強自主**能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體系,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心**作用,結合實施產業發展規劃,強化企業技術**能力建設,建設產業**支撐體系,加快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綠色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堅定不移地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轉變。
三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面對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資源產出率提高15%的目標,明確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廣綠色消費模式、強化政策和技術支撐等方面發展循環經濟的任務和措施,這將給我國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產業前景。據估算,到2015年,我國循環經濟產業的產值將突破1.5萬億元。要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在農業、工業、建筑、商貿服務等重點領域推進清潔生產示范,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要加強共伴生礦產及尾礦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要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和建筑、道路廢棄物以及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要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要健全資源循環利用回收體系,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快建設城市社區和鄉村回收站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回收網絡,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
走綠色發展的道路,還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對政府來說,要抓政策,用經濟手段和社會管理來鼓勵節能減排,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生態保護共贏。對企業來說,作為節能減排的主體,不僅要生產綠色產品,還要導入綠色生產過程,并服務客戶實現綠色消費。這樣才能充分彰顯綠色發展理念,肩負起綠色責任,塑造綠色品牌。
賓奇科技編后語: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并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